中国古代货币,以秦汉时期的钱币最有特色,即半两钱、五铢钱与王莽钱。这些钱币不仅造型优美,而且非常实用,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古钱币。
紫色百合香为您详细介绍半两钱、五铢钱与王莽钱,使您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货币特点。
一、中国古代货币概况
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非常悠久,大约在商代晚期就开始出现了铜贝币。
春秋战国时期,钱币的种类更为丰富,如常见的有刀币、布币、圜钱等。
刀币是从农具、手工工具和日常刀具中演化而来,主要在燕国和齐国使用。
布币是从农具中演化而来,又称之为“空首布”和“平首布”,主要在春秋时期的秦和三晋地区,以及战国的魏国、赵国、韩国、燕国等地区使用。
圜钱是从纺轮或者璧中演化而来,主要在秦国使用。
二、秦汉古钱币小知识-半两钱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对货币进行改革,统一了全国的货币,并且规定半两钱为法定通行货币。
秦代的圆形方孔“半两”钱是日后历代货币形制的“样本”,这种圆形方孔钱大约沿用了2000多年,在我国古代货币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,奠定了我国古代铜钱的基本造型。
根据考古资料显示,秦半两为圆形方孔,无郭,钱文为“半两”两字,阳文,篆体,左边为“两”,右边为“半”,半两为12铢。
三、秦汉古钱币小知识-五铢钱
汉代初期,货币的形制仍然遵循着秦代的传统,经过多次改革,货币越铸越小巧,直到汉武帝时期,从三铢钱、四铢钱,直到五铢钱,币制基本上开始稳定。
三官五铢钱铜质精良,笔画流畅,钱文篆书阳文“五铢”二字,铸造质量令人称赞,而且钱的大小形态适中,非常适于流通。
五铢钱基本上是当时通行的标准货币。五铢钱具有内外郭的形制,还可以防止对钱币磨角裁边等不法行为,大大地保证了钱币的优良质量。
五铢钱是在秦半两的基础上再一次的发展,为日后圆形方孔钱的固定形制提供了基础。
四、秦汉古钱币小知识-王莽钱
西汉时期,王莽篡权之后,对货币总共进行了四次改革,即第一次是在公元7年,错刀、契刀与五铢钱并行流通,其中错刀是内嵌错黄金,又名为“金错刀”,工艺高超,钱币精美,是历代文人眼中的艺术品。
第二次是在公元9年,此时废除了错刀、契刀和五铢钱,流通小泉直一和大泉五十,其中小泉直一是我国历史上官府铸币中最小的货币。
第三次是在公元11年,此时推出了更为复杂的货币体系,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。所谓的五物是指金、银、铜、龟、贝五种币材。六名是指金货、银货、龟货、贝货、泉化、布化。二十八品是指六泉、十布、黄金一品、银货二品、龟宝四品、贝货五品,二十八种不同质地、形态和单位的钱币。
第四次是在公元15年,此时又废除了大泉和小泉、改成了货布和货泉。
虽然王莽时期的币值流通时间较短,大约10多年,但是总体上铜质优良,设计独特,面文规整大方,尤其悬针篆体最具艺术特色。悬针篆,属于小篆的一种,笔画纤秀,落笔有悬针垂露之风,风格质朴,在我国钱文书法上别具一格,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。